1-1 開放政府與熱血公務員

那一夜,開放政府成為顯學

那一天,我們在 ptt 上徵求熱血公務員

當我們意識到:「要做好開放政府,要找到那些對的人!」,本身就是熱血公務員,也同時是 ptt 公務員板開板板主的 smartlai,提出除了發送公文以外,可以在 ptt 上先公開徵求願意與 PDIS 小組協作,成為推動開放政府一份子的熱血公務員鄉民。原因很簡單,公文能觸及的人數有限,速度也不夠快,既然要找的是將來的開放政府聯絡人,希望是具備有協調能力與基本網路使用能力的公務員,而且,如果是鄉民,想必很熱心吧!

我自己的初步想法是,如果要有協調功能的話,在公務員的職務鏈裡面,至少要是簡任官,而且簡任官還不夠,本來就應該要在內部跨機關,不管擔任專委或者是曾經當過協調者的朋友,而且對這一個東西有熱忱的人才能勝任的。
– 唐鳳 2016-11-25 與資管處長討論 PDIS 開放政府連絡機制

於是在 2016 年 11 月 29 日,剛進入 PDIS 小組兩週左右的 smartlai 就到了 Public Servan 板,也就是 ptt 上的公務員板 po 了一篇標題為「徵求對開放政府有興趣的公務員鄉民」的文章,公開徵求開放政府聯絡人(的備胎)。

作者 smartlai (全身而退王)
看板 PublicServan
標題 [情報] 徵求對開放政府有興趣的公務員鄉民
時間 Tue Nov 29 13:56:47 2016
各位好,我是好久好久以前( 2005,竟然10多年了XD ),參與本板創板的首任 板主smartlai,(不明原因置底竟然還有我的文章XD 簡直是時光寶盒)。
該怎麼說呢~發這篇文章的目的其實有點古怪,算是公開徵求備胎吧,如果你 對自己的職涯還有些熱情、也還想要碰碰運氣的話,請把這篇文章讀完。
雖然有點囉嗦,先說明背景,我目前在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辦公室服務,唐鳳 主要的工作是推動「開放政府」。 開放政府這三小,聽起來超模糊的啦!難道是要把政府脫光露出OO嗎?
其實差不多啦,如果本板有在中央機關服務的同仁,應該有明顯感受到透過網 路去溝通政策已經是越來越重要的事情。但是公部門在網路溝通上面就是明顯 弱勢,不擅長就算了,還經常越弄越糟。
所以你可以把「開放政府」想成是「在政策或法令形成共識的過程中,讓所有 利害關係人公開地參與討論、提供意見,最後取一個可行的方案」。
等一下,我還沒進入正題,已經感受到到有人在罵我了。
「靠邀!這不就民粹嗎,更難做事吧!稅法如果這樣搞不就全部免稅皆大歡喜 超棒der」你看看,這個腦內聲音罵人好順還不需要斷句。
但我們可以不要把群眾想成傻瓜。每個議題有反對、就會有支持,實際上不會 通過全國免稅的法案,而是會有各種點子、各種想法還有各式各樣的專業人士 提出意見,例如:我認為某某方式課稅比較公平。
當政府提供公開的方式或工具、讓對特定議題有興趣的人可以進行討論,最終還是會慢慢聚焦,沒有共識的點會越來越少,某種可用的民氣就會成形。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其實會有助於公部門推動政策,減少做白工,社會上也可 能維持討論具體公眾政策的風氣,而不是大家都在嘴砲。 我們相信這樣的方式上軌道之後,可以增進公部門推動政策的效率,而不是多一個煩人的管考事項。

此文一 po 出,造成一小陣網友熱烈討論,新聞媒體更協助宣揚這個好消息 (以下僅列 Google Search 第一頁的搜尋結果):

那天電話一通通打進辦公室,有熱血公務員本人打過來的,有個部會的聯絡人打過來的,有新聞媒體、記者打過來的,不過兩三天的時間,這小小一陣波動恰恰好達成當初利用 ptt 徵人的原意:讓這份消息被越多人聽到越好,這樣能更容易找到對的人。「開放政府」這四個字,在台灣的新聞媒體上又多佔了幾個版面。

開放政府在台灣

那麼,開放政府在台灣到底會長成怎樣呢?
開放政府運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戰之後,而公民要求一個更公開、更透明的政府的這個共識又可以追溯到更早以前了。但簡單來說,當代的開放政府運動其實是一直以來公民對政策公開、透明的訴求,再加上近代科技發展下對資料的公開、可取得性的綜合訴求。
相對開放政府運動以來,在極短的時間內,開放政府聯盟 (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 OGP) 於 2011 年 9 月 20 日成立,起初由美國、巴西、印尼、墨西哥、挪威、菲律賓、 南非、英國等 8 個先鋒國推動,聯合願意推動透明治理、 公民參與以及責任政治的國家,以透過同儕監督、成員相互支援的方式建立合作聯盟。OGP 現在已有 75 個成員國,宣布開放政府行動方案,並在整理出一份 2015 - 2018 四年策略報告,並一再公開開放政府的四大願景。也就是我們期待的未來的台灣政府的樣貌,是一個透明的政府、參與的政府、課責的政府、涵融的政府。

透明 transparency
我們期待的政府是公開透明的,如果民眾可以看到政策的形成過程,比如說有一份可以追蹤這個形成過程的政策履歷,例如電子競技的政策履歷,像是鼎泰豐的透明廚房一樣,用餐人看到師傅們整潔的工作環境,手工小籠包高超的技巧,才能真正放心的把菜放進口中享用。

參與 participation
透明可以達成的是單向的告知,但是民眾可不一定有權可以介入議程設定 (agenda setting),這就像辦了很多場公開演講,卻不讓聽眾發問。公民參與其實也不是從今日始,現在行政及立法部門各種座談會,公聽會,聽證會天天都有。但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政府是否有針對問題回答,甚至開放議程的設定權。而不是以議程的設計限制參與過程,或是會後等大家講完了,主持人只說一句:「謝謝大家今天的寶貴意見,我們都會列入參考。」

課責 accountability
資料公開了,民眾也參與了,接下來就是把接下來的政策走向,決定過程整理呈現出來,參與者才知道自己的意見變成政府什麼樣的政策,而且可以持續關注後續發展。另外也很重要的是,將這樣的過程制度化,讓政策有其著力點。讓開放政府團隊們不只能放手做,還能放心做。

涵融 inclusion
數位創新應該成為方法、工具,而不是排除少數人的武器。因此應該時常檢視自己的做法是否排除了某部分我們本來就應該要服務的人。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